齐白石和黄宾虹:隔花人远 百花芬芳

编辑:媒体人   发表于:2021-06-25 00:21:33   来源:互联网

  把齐白石和黄宾虹放在一起,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。  齐白石虽然比黄宾虹年长一岁,但无论从出身、成长环境,还是艺术风格来讲,两人可以说是天差地别。  从出身来看,黄宾虹出身诗书世家,齐白石则从

  把齐白石和黄宾虹放在一起,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。

  齐白石虽然比黄宾虹年长一岁,但无论从出身、成长环境,还是艺术风格来讲,两人可以说是天差地别。

  从出身来看,黄宾虹出身诗书世家,齐白石则从小家境贫寒;

  从人生经历来看,黄宾虹参与革命,毕生传道讲学,齐白石力避战火,直到1927年,才应林风眠邀请,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;

  从艺术追求来看,一个追求“曲高和寡”, 一个追求“雅俗共赏”。一个将“繁”和“雅”做到了极致,一个将“简”和“俗”研究得透彻。一个是学者的角度,把道咸以来的碑学审美,比海派更温和内敛地融合在文人画的传统中;一个用农民的智慧,用村言俚语得雅俗观,调整了明清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姿态。

  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南辕北辙两个人,却被绘画史紧紧联系在一起,时称“南黄北齐”。

齐白石与黄宾虹

  然而,生前齐名的两个人唯一可考证的一次交集是1947年,希宁的画展上,一张“北平艺术界同仁合影”的老照片,两位大师相邻而坐,位于照片正中。时隔半个多世纪,齐白石与黄宾虹再次“相聚”北京画院美术馆,用作品进行一次对话。

1947年希宁的画展上,北平艺术界同仁合影

  4月30日至6月14日,“隔花人远天涯近——齐白石·黄宾虹花鸟画展”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。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浙江省博物馆、浙江美术馆共同推出,分为“接木移花手段”“含刚健于婀娜”“不似之似为上”三大板块,共汇集齐白石、黄宾虹的花鸟作品、写生、画稿等共计169件/套,全面展现齐白石、黄宾虹花鸟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卓越成就,并在此基础上,梳理呈现两位艺术巨匠于写生方式、创作题材及艺术理念层面的异同。

人生经历

  黄宾虹生于商业繁荣的安徽橄县诗书世家。他的父亲黄定华在金华经营布店多年,生意日见起色,就把家安在了金华。而母亲方氏则是地道的金华人,娘家在赫赫有名的酒坊巷。黄宾虹的童年可以说是衣食无忧,4岁时延师启蒙,和李灼先、李咏棠学习举业。这时的黄宾虹就已经爱好金石书画。还从萧山倪翁处听闻“当如作字法,笔笔亦分明”的画诀。6岁的黄宾虹就能临摹家藏沈廷瑞的山水册,之后又跟随很多名师学习绘画。13岁时,随父返回歙县应童子试,名列前茅。

  可以说,少年时代的黄宾虹就是在诗山画海中长大的。

展览现场

  反观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的齐白石,因为家里很穷,6岁时跟随外祖父周雨若读书,常用习字本、账薄纸作画。8岁给人家放牛、砍柴,牛在吃草,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。14岁时拜周之美为师,学习雕花木工。做木工之余,以残本《芥子园》为师,开始学习花鸟和人物画。24岁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。直到25岁时,齐白石才拜胡沁园、陈少蕃为师学诗文,最终得胡沁园帮助,脱离木工生活,专习绘画,为人作肖像养家。

展览现场

  人生轨迹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个人,因绘画产生了第一次“交集”——两人从小都酷爱绘画。

  黄宾虹从小习得四书五经,深受儒家思想影响,因此,在思想上也极具家国情怀。激于时事, 对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都有所参与, 后来又入南社, “交识一时俊彦” , 因而成为民主主义的先驱者。后长期居上海、北京和杭州,从事文化出版、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。他写过很多书,尤其擅长篆印文字,绘画历史和绘画理论研究。他的画,在五十岁前广学古人, 临摹名家名作。五十至七十岁左右,九上黄山、五上九华, 四上泰山,又登五岭、雁荡,畅游巴蜀,足迹遍布天下。

展览现场

  反观这一时期的齐白石,则主要集中在绘画的修炼上。齐白石35岁时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。同年刊第一套印谱《寄园印存》,印学丁敬、黄易,规矩精密,可以乱真。38岁后,齐白石坚持游览真山真水,并临摹古画真迹,精进笔墨技艺。一直到45岁,齐白石结束了“五出五归”的远游生活,其后在家乡葺“寄萍堂”,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,潜心吟诗作画。53岁时为躲避土匪之扰离开家乡,几经辗转,定居北京。在此期间,结识陈师曾、姚茫父、陈半丁等。

展览现场

  可以说,这一时期的二人生活依旧是截然不同的,在齐白石忙着游历湘潭、广西一带精进绘画技艺时,黄宾虹已经因革命事发开始亡命天涯,但无论身在何处,黄宾虹始终没有放弃创刊办学,讲习中国传统绘画改革的可能。

艺术特色

  迥异的人生历程、文化修习,造就了黄宾虹与齐白石不同的艺术特色。

  黄宾虹晚年山水画取得的突破性, 在他对浑厚华滋风格的追求上。“ 浑厚华滋” 究竟指什么? 从他的反复论述看, 有时指画法, 有时指风格, 似乎并没有严格的涵意。他总是将北宋的画推为浑厚华滋的典范, 但他自己所追求的浑厚华滋效果, 却与北宋画大不相同。那么, 浑厚华滋的标准是什么?

芙蓉图 黄宾虹 68.5cm×33.2cm 1953年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

  黄宾虹有时还将浑厚华滋解释为“山水浑厚, 草木华滋”,这是从描绘对象的生命特性和艺术家的感受性方面讲的。浑厚的山水和华滋的草木显示着大自然的生机,人从这自然生机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运行。艺术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对象化手段。如果忘却与丧失了它, 艺术就可能丢掉它的本性, 流于形式主义或者机械复制。

卷丹虫石 黄宾虹 97cm×38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

  简而言之, 黄宾虹追求的浑厚华滋, 是以浑厚的笔墨层次、笔墨效果,表达他对山水自然的丰富的视觉印象与内心感受,并达到蕴含力量而不粗疏、高雅文气而不纤柔的境地。

  这样艺术风格的形成,与黄宾虹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道路的熟习,与当时中国绘画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,与黄宾虹个人的性格也是不无关系的。所以,他深入到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内部,以创作印证研究,以研究增进创作,从笔墨出发,意图通过笔墨系统的创新,为中国传统绘画在当时开辟出一条道路。

蜀葵玉簪湖石 黄宾虹 75.8cm×38.5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

  反之,看齐白石。齐白石的艺术从总体说,没有超越古典绘画模式, 但比他的多数同代乃至后代传统派画家更富现代气息。一位研究者曾说, 齐白石的绘画“其笔墨意趣是传统中国的, 其绘画形式是现代中国的, 其绘画艺术的整体,包括其思想,应属于二十世纪世界性的” ,这不无道理。

秋声 齐白石 133cm×33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

  齐白石是从个人生活出发,虽也创新,但对家乡的眷恋始终是他创作中挥之不去的灵感。虽然也有强烈的主体性和叛逆精神,但他并不像黄宾虹那样,去追求深刻的浑厚华滋的国画意境。恰恰相反,因为成长环境、理论修养、个人性格的原因,齐白石的花鸟虫兽总是十分亲切,他不以特异的笔墨山水形象暗喻某种人生态度与人格, 只是借景物以抒情,在拙简近于儿童画的构图里, 表达他对自然、家乡的回想、记忆,温和明朗而深挚, 充满着人情味和质朴的欢乐感。

荔枝蜻蜓 齐白石 136cm×33.4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

  这样的绘画特色,也分别体现在两人的花鸟画中。

  黄宾虹笔下的花鸟展现出随心所欲,自由自在的画风。他提倡勾花点叶,往往笔简意足,一挥而就,物态盎然;晚年擅长用破墨、渍墨之法,用色随性,淋漓尽致。更是将书法用笔融入花鸟画中,使得其花鸟画富有节奏的点画韵律,看似用笔松散,轻松自在,实则内在法度严谨。作为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,黄宾虹将自己的“五笔七墨”生动地运用于其花鸟画中,一波三折,含刚健于婀娜。

蔬菜蟋蟀 齐白石 133cm×33.5cm 1939年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

  成熟时期的齐白石花鸟画,则亲近自然、讴歌生命,极大地拓展传统花鸟画的表现范畴;章法构图上以“接木移花手段”进行大胆尝试与改革,将浓重的墨色与艳丽的红色巧妙搭配。不但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审美意趣,也更加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,雅俗共赏。

芍药 黄宾虹80.5cm×45.5cm 1951年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

  然而,虽然两人在题材选取、笔墨语言、设色特征、章法构图上大相径庭,其花鸟画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,但细究之后便会发现,两人对传统的笔墨趣味和审美追求有着惊人的一致。在这背后凝聚着两位大师对古人、对造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,凝聚着他们对自然和生活体察入微的观察与体悟。此次展览中,还重点呈现了齐白石、黄宾虹的花鸟写生画稿,这些极为“形似”的底图也为我们揭示了两位艺术大师成功背后的勤勉之路。

松鹰图 齐白石 182cm×47cm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

禽鸟稿 黄宾虹 26.5cm×30.5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

一鱼二蛙 齐白石 35cm×23.5cm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

  个中似与不似,千语万言,只在笔端。与其闭门阅读,不如在这烂漫的京城春日,去美术馆内感受一下那百花芬芳吧!

-END-

34.9K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}首页
Copyright © 2021 YSZCW.CN,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QQ:67650701